top of page

健康養生 3/2025

  • wsyeung8
  • Apr 25
  • 9 min read

楊位醒提供 (只供參考)


1/3/2025

1)維生素B主要含在大米、小麥的表皮裡,常吃一些帶麩皮、糠的全穀食物(如麥片,糙米等),少吃精製的、過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很白的米、面、麵條、麵包等,有益於中老年人心血管及骨關節健康。

2)植物類食物中還含有多酚類因數(如類黃酮、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對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建議每天至少攝入300~500克新鮮蔬菜,200~350克水果。

2/3/2025

1)春氣通於肝,肝開竅於目,戶外的綠色也有助養肝護肝。春天增加戶外活動,可以促進肝氣暢通,保持情緒平和,對甲狀腺、乳腺、精神心理健康等都很重要。

2)降低吃飯速度更有助於控制食量,減少肥胖和糖尿病的概率。相比吃飯慢的人,吃飯速度快的人肥胖風險增2倍;經常狼吞虎嚥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3倍。

3/3/2025

1)頭頂有“百會穴”,為諸陽之會。戶外活動時最好不戴帽子,陽光沐頭能加快血液迴圈,提升臟腑活力。另外,人體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均分佈在後背,其經穴聯絡臟腑,是陽氣集聚之地。曬後背有助提振陽氣,是養陽的好方法。

2)益生菌可改善皮膚健康,預防或緩解相關皮膚疾病,如特應性皮炎、痤瘡、牛皮癬、皮膚損傷及皮膚光老化等。

4/3/2025

1)春季吃茼蒿,它是一種有益於健康的開胃好菜。茼蒿莖葉同食,鮮嫩可口,有一種特殊香味,能起到開胃消食的作用。在烹飪茼蒿時建議用旺火快炒或做火鍋菜。

2)菠菜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菠菜熱量低,同時菠菜是葉黃素的重要來源之一,對於預防眼睛衰老導致的視網膜黃斑變性很有好處。

5/3/2025

1)每天吃夠蔬菜(300-500克)。尤其是綠葉蔬菜中含有非常豐富的鎂元素和鉀元素:鎂元素本身就是骨骼、牙齒中的微量成分,而且有利於提高鈣的利用率;鉀元素供應充足能有效減少尿鈣的流失。

2)運動可促進鈣在骨骼內的沉積。在老年骨質疏鬆發病機制中,運動對骨強度的影響,比激素、鈣、維生素D還大。建議大家多鍛煉,青少年可以跳繩、參與球類運動,老年人堅持健走、慢跑。運動最好去戶外,邊鍛煉邊曬太陽。

6/3/2025

1)經典搭配:香菇+山藥+雞肉:山藥補脾養胃,雞肉溫中益氣,適合春季調理脾胃虛寒(源自《中華藥膳》)。

2)這個食養方,經常吃氣血好。木耳+紅棗+豬肝:補血養肝,緩解春季氣血不足(《中醫食療學》)。

7/3/2025

1)高血壓患者的“水果黃金搭配”。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酚,前者有助調節血脂、血糖、血壓,並對平衡腸道菌群有好處;後者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有助消除自由基、對抗炎症、保護心腦血管。香蕉富含多酚、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鉀等,前三種物質都具有抗氧化活性,礦物質鉀有助調節血壓。

2)藕粉沖調後屬於流質飲食,對於存在胃部疾病或胃部不適症狀的人群,適量食用不會增加胃腸負擔,還能為身體補充營養。此外,藕粉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對於胃腸蠕動較慢的人群,適量攝入能夠幫助消化。

8/3/2025

1)肥甘厚膩的食物吃太多,不僅會引起肥胖,還可能誘發幹皮病、皮炎、口角炎等B族維生素缺乏病。

2)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皮膚屏障的完整性,緩解皮膚過敏。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主要有穀物、水果、蔬菜、堅果、種子和豆類等。

9/3/2025

1)當歸:女性氣血不足,可以用當歸燉湯喝。當歸、豬腳一起燉湯,也可以搭配一些其他的中草藥,如黃芪、紅棗等,不僅能夠補血,還能讓皮膚變得更有彈性。

2)站立,雙手從臀部慢慢輕拍至小腿,每次約5分鐘,以局部發熱為度。可刺激臀腿的經絡穴位,促進氣血循環。

10/3/2025

1)靠“餓”減肥,短期內體重確實會下降,但減掉的多半是水分和肌肉,而非脂肪。一旦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容易反彈,甚至可能比之前更重。

2)主食建議選擇玉米、燕麥、糙米等粗糧,它們消化吸收慢,能穩定血糖,避免脂肪囤積。飲食上應注重均衡搭配,多攝入春筍、菠菜、芹菜等應季蔬菜,它們富含膳食纖維,熱量低且飽腹感強,有助於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並促進腸道蠕動。

11/3/2025

1)四蔬一香湯的食材組成:芥菜50g、芹菜50g、菠菜50g、白菜50g、香菜10g。功效:清肝理氣、輔助降壓,適合春季肝火旺盛伴血壓波動者。

2)菊花枸杞茶。組成:菊花5g、枸杞10g。做法:①菊花與枸杞洗淨後放入杯中;②用沸水沖泡,燜10分鐘後飲用。功效:清肝明目,緩解眼幹、頭痛,適合長期用眼人群。

12/3/2025

1)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太胖太瘦都會影響健康,太胖的時候,身體負擔過重,三高之類的病就容易上門;太瘦的人,抵抗力會受到影響。所以,控制體重,就是控制健康。18~64歲:BMI的正常範圍是18.5~23.9。

2)肥胖老年人在減肥期間,每天的食油量不應超過15克、攝鹽量不應超過5克。花卷、炒飯、酥餅、千層餅等含油量多的主食,以及鹹鴨蛋、鹹菜等含鹽量高的食物,應盡可能少吃或不吃。

13/3/2025

1)春季,人們容易感覺疲倦,出現心煩氣躁、失眠等情況,可以通過佩戴中藥香囊來緩解。安神助眠香囊可選擇丁香、五味子、酸棗仁等中藥。

2)綠豆芽在豆芽中清熱效果相對最好。春季氣溫升高,人體易出現咽痛、口乾舌燥等內熱現象,綠豆芽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清除體內熱邪,緩解不適。

14/3/2025

1)近期,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學者發表在《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跳繩是一種低成本、高效且能顯著改善心肺健康的運動方式,尤其適合有慢性疾病風險的年輕人。

2)長期的精神壓力和過度勞累也會影響腎臟健康。學會調節情緒,保持良好心態;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避免過度勞累;可以通過冥想、瑜伽、散步等方式來放鬆心情,緩解壓力。

15/3/2025

1)紫蘇味辛,微溫。主下氣,辟口臭,去毒。能夠溫中散寒,有助於呵護人體陽氣,理氣疏肝,祛濕,解魚、蟹之毒。臨床可用於風寒感冒、妊娠嘔吐等。所以,紫蘇也被成為“天然感冒藥”。

2)大蒜素具有增進食欲、抗菌消炎、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對多種細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所以大蒜也被成為“天然青黴素”。

16/3/2025

1)韭菜豬肝湯有補血補腎、養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緩解血虛、面色萎黃、眼睛乾澀、視物昏花、貧血、腰膝酸痛等症狀。

2)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500g、當歸15g、生薑5g、花椒少許。將羊肉切成塊,放入鍋中,加水燉至七成熟,放入當歸、生薑(切片)、花椒,小火燉至熟,再用鹽調鹹淡,喝湯吃肉。用於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

17/3/2025

1)維生素C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利於皮膚、骨骼等的健康;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增強免疫力;促進鐵的吸收,輔助預防缺鐵性貧血。建議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

2)β胡蘿蔔素它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保護視力,維持正常視覺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降低某些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建議多吃橙黃色果蔬。

18/3/2025

1)中醫上有“青色入肝經”的說法,適當吃些韭菜有助於疏調肝氣,其特有的香氣能增進食欲,增強消化功能,和某些肉類、蛋類、菌菇類、蔬菜等食材一起烹調,也能實現相互提味。

2)番茄紅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前列腺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可能有一定益處。建議多吃番茄、葡萄柚等紅色食物。

19/3/2025

1)春季避免花粉過敏。建議易過敏的人儘量選擇純棉材質的衣物,不要穿著過緊。避免穿羊毛材質的衣服,以免其產生靜電、吸附花粉並攜帶至室內。外出應選擇表面光滑材質的外套,並戴上帽子,避免頭髮沾上花粉。

2)床頭放蘋果助眠的方法,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蘋果中含有‘芳樟醇’的成分,有助於大腦鎮靜神經、緩解心理壓力。”除了蘋果,床頭放一些柑橘類水果,比如橘子、檸檬等,也有相似的效果。

20/3/2025

1)春分養生三大要點,穿衣“捂三處”:護頸肩(防風寒),捂腰腹(護脾胃),暖腳踝(防濕寒)。

2)高血糖對血管的傷害是全身性的,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最終形成微血栓或微血管閉塞。控糖可以將部分精製米麵換成粗糧,如薯類、玉米、山藥、糙米等。

21/3/2025

1)血壓高的人吃高鉀食物。菌類的鉀含量較出眾,如口蘑、雙孢蘑菇。嫩豆類也具有高鉀的特點,比如毛豆、嫩蠶豆、嫩豌豆、油豆角。

2)脾胃不好的人建議選擇飯後1~2小時吃水果,以避免水果的果酸直接接觸胃黏膜,減少對胃的刺激。也可以將水果去皮或加熱、煮熟食用,以去掉或軟化纖維,減輕胃的負擔。

22/3/2025

1)好睡眠就像一場修復之旅,能讓身體高品質地完成自愈。近期,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的新研究也證實,睡眠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幫助心臟病患者高效修復損傷。

2)燕麥、青稞、藜麥、蕎麥等全穀物的鉀含量很高,在300毫克/100克以上。在煮飯或煮粥時加些全穀雜豆,不僅有助補鉀,還能增加B族維生素以及鈣、鎂等礦物質的攝入量。

23/3/2025

1)牡蠣、海螺、扇貝、毛蚶等海洋生物是牛磺酸的天然寶庫,牛磺酸可促進智力發育,有助於提高視力、預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

2)海參是大海中的營養珍品,含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有抗衰老、抗腫瘤、抗炎作用。海參的膽固醇含量極低,對血脂高者比較友好。它還含有糖胺聚糖、皂苷等成分,有降血糖、抗疲勞、抗氧化等功效。

24/3/2025

1)喝紅茶能使高血壓風險降低26%,主要是因為紅茶富含的茶紅素、茶黃素,可以保護血管內皮免受自由基損傷,讓血管光滑有彈性,從而起到舒張血壓的作用。

2)在每天的飲水中,最應該多喝的是白水;茶水、牛奶、豆類飲品以及無糖的咖啡,有益健康,應適量攝取;加糖飲料在有需要時可適當飲用,但不是必需品;低營養、高熱量的甜味飲料應少喝,更不能代替白水。

25/3/2025

1)倒著走有助於緩解腰部疼痛和疲勞感、穩定腰椎,鍛煉核心肌群、背肌和臀部肌肉的力量。英國《臨床康復》雜誌上涉及21項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倒走可以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性,幫助中風、偏癱患者恢復身體機能。

2)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資訊化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增加優質蛋白質食物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供給和消費被列入重點任務。

26/3/2025

1)專家表示若每天連續坐6小時,兩周後肌肉就會開始萎縮,對運動狀態適應能力減弱;還會導致機體血液迴圈變慢,大腦血氧含量下降,加快大腦疲勞。

2)過多食用百香果、山楂等酸味水果,易引起腸胃不適,影響正常消化吸收,甚至加重胃痛、燒心等不適症狀。建議選擇較“溫和”的蘋果、香蕉、桃子、草莓等水果。

27/3/2025

1)春季肝氣旺盛,應選擇有疏肝理氣、健脾養胃功效的食物,如山楂、陳皮、麥芽等;脾虛的人可少食多餐,選擇一些補脾益氣升陽的食物,如薏米、山藥、蓮子、芡實、茯苓、紅棗、生薑、羊肉等。

2)避免熬夜。熬夜會讓人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也會導致交感興奮,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脂血糖升高的風險增加。長期熬夜,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甚至誘發斑塊破裂,直接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死或腦梗死。

28/3/2025

1)維生素D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可促進鈣、磷的吸收,維持骨骼、肌肉和皮膚健康,但80%~90%需通過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合成,因此也被稱為“陽光維生素”。2)建議高血糖人群把水果放在餐前或餐後2小時,作為加餐食用,有助於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增加胰腺負擔,對餐後血糖的影響也較小。

29/3/2025

1)便秘人群每餐應多吃些粗糧、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比如獼猴桃、火龍果等帶籽的食物,同時要保證足量飲水。

2)適量食用春筍。因為春筍中膳食纖維的含量較高,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老年人消化不良、腹脹或腹瀉。同時,春筍中的草酸可能影響鈣的吸收。因此,老年人每餐食用春筍的量不宜過多,以每次不超過100克,每週食用1~2次為宜。

30/3/2025

1)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保證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並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優質蛋白、膳食纖維等血管“友好”食物,少吃醃肉、炸雞、肥肉、甜品等高鹽、高油或高糖食物。

2)亞麻籽油、紫蘇籽油都是富含α-亞麻酸(n-3不飽和脂肪酸)的烹調油,日常飲食中少一些飽和脂肪酸、多一些不飽和脂肪酸,對血管健康有益。

31/3/2025

1)買回家的雞蛋,可以通過這個方法來判斷新鮮程度:將雞蛋放入水中,觀察其在水中的狀態,新鮮雞蛋會快速沉底,不新鮮的則會彈浮下沉。2)《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提到:糖尿患者要調整進餐順序,養成先吃蔬菜、最後吃主食的習慣,按照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進餐,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長期血糖控制。

Comentários


©2019 by wsyeu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